匠心服务保障大赛 “老家”热情温暖四方
——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圆满完成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接待保障任务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5-09-26 17:29  

9月19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隆重举行。为做好全国34个代表团接待服务保障工作,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紧扣“技能照亮前程”主题,秉持全球视野,围绕彰显大国品质、宣传河南特色、体现郑州标准,坚持“节俭办会、规范办会、精心办会”,突出数字化赋能、精细化运作、人性化服务,系统构建了指挥高效、响应迅速、协同有序、特色鲜明的接待保障体系,推动了公务接待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再上新台阶,赢得了全国各地参赛嘉宾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誉。

一、高位统筹、协同联动,构建科学指挥体系

(一)构建三级联动指挥架构。按照大赛筹备任务分工,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靠前谋划,迅速启动重大接待任务一级响应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抽调38人入驻8家酒店,横向联动交通、卫健、市场监管等6个职能部门,纵向建立“后勤保障部—酒店接待组—成员单位”三级责任体系,形成全域覆盖、权责清晰、一体联动的指挥机制,通过6次专题协调推进会和3次全要素演练,不断压实责任、优化流程、排查风险,为大赛接待工作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围绕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协作目标,牵头制定迎送、住宿、餐饮、交通、医疗、安全等9大类接待标准流程,编制《酒店接待方案》《应急处置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全面实施“日调度、日研判、日清零”机制,实现问题预判前瞻化、诉求处理即时化,确保每一位嘉宾从抵郑到离郑,都能享受规范、温暖、专业的接待体验,有效彰显“郑州服务”品质。

(三)深化对口接待机制。推行对口接待单位“一对一”、接待专班“一加一”、接待酒店“一助一”协同工作机制,围绕赛场、酒店、场站等多点位需求,为34个代表团逐一配备专职联络员,从行程确认、住宿安排到餐饮偏好、健康关怀,打造需求提前掌握、服务提前准备、问题提前化解的“三提前”工作模式,如联络员主动沟通,在代表团抵达前协助完成票务、住宿、交通等事宜,还及时协调室内活动场所,贴心服务获代表团多次致谢,体现了“郑州温度”。

二、数字赋能、智慧引领,创新接待服务模式

(一)智慧接驳实现交通保障“零延误”。面对大赛期间密集接送站需求与城市通勤压力叠加的挑战,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对车辆、路线、人员进行科学统筹、动态管理。在机场、高铁站等重要枢纽设置专属引导标识与二维码,扫码后即可获取出站指引、车辆接驳点位及酒店方位等信息,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接驳效率。赛事期间,实时监控路况,动态优化路线,累计科学调度各类车辆650台次,总安全行驶里程4.91万公里,车辆调度准确率100%,接驳效率提升35%。北京、上海、辽宁等地嘉宾反馈:“扫码引导非常清晰,一出站就有人对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郑州的速度与温度。”

(二)“需求速递”实现服务响应“零延迟”。坚持“服务先行”,创新推出“需求速递”线上服务平台,支持扫码提交餐饮、用车、健康咨询等10项个性化需求,采用智能识别、定点派单、流程跟踪与实时反馈机制,将嘉宾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责任人员,任务直达岗位、响应即时处理、流程整体把控、反馈精准高效,累计快速处理航班、车次变更300余次,嘉宾满意度100%,切实以“指尖一点、服务立达”便捷服务,树牢了“人性化+数字化”双融双促工作理念。

(三)智能联动实现迎送管理“零盲区”。以构建“一张智网”为核心,与后勤接待部、对口单位实时沟通,提升跨部门协同推进效能,提前掌握嘉宾抵达和离开的精准时间,配备醒目标识牌,提供行李搬运、路线指引、车票退改签以及报销凭证打印等贴心服务。本次大赛,机场、车站共计迎送538批9000余人,高效处理因车次变更、航班延误等应急事件8起,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班机还是深夜的末班车,都有工作人员的热情迎送,让嘉宾从抵郑到离郑,始终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怀,进一步延伸了服务链条,营造了“宾至如归”的温馨体验。

三、文化融合、匠心独运,彰显老家独特魅力

(一)豫菜焕新,品读千年文化。深刻把握餐饮服务的文化内涵,紧扣节俭办会主题,围绕深化宣介“一桌河南菜”,充分利用时令菜品果品,综合考量各省市客人餐饮偏好,利用AI技术生成10套参考菜单,创新10余道融合菜品,在保持传统精髓基础上融入现代餐饮理念,如“香橙烩黄河鲤”以果香提鲜,赋予传统佳肴新风味;“牡丹燕菜”工艺精湛,重现千年古都新风雅;“话梅小排”南北融合,品味兼容并蓄新特色。深化饮食文化解读,让宾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赛事期间保障用餐3.22万人次,食材溯源安全率达100%,获得各方嘉宾高度评价。

(二)一城一品,尽显中原风华。为各地代表团创新设置“豫见美好·河南十八地市文创精品展示区”,系统展示河南各地代表性文旅文创产品。少林功夫主题书签、商鼎香薰等产品展现古都新貌;《清明上河图》系列文创再现宋韵风华;唐三彩、牡丹系列产品彰显盛唐气象;甲骨文系列、焦作怀山药礼盒、平顶山汝瓷、许昌钧瓷、信阳毛尖等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画卷;“百福”拓印、点茶品鉴、漆扇制作等交流体验,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受到嘉宾热烈欢迎,累计参与近200人次,充分展现了河南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三)打卡聚心,联结四海情谊。在接待保障酒店以中国地图为视觉核心,创新设置“匠心筑梦、豫见未来”主题文化墙,以红线串联起青海、西藏、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壮美风光,同时巧妙融入河南本土风情,传递了全国技能人才团结一心、技能报国、共赴未来的美好愿景;茶歇台上海市花白玉兰、郑州市花月季相映成趣,造型融入“二七塔、嵩岳寺塔”等文化元素及白天鹅、大赛吉祥物等特色元素,成为接待工作中展现东道主情谊、传递郑州温度的重要窗口,吸引众多嘉宾驻足交流、拍照打卡,电子相册收获近10万浏览量。

四、精细管理、温情服务,提供全链条暖心保障

(一)健康关怀服务,筑牢安全保障防线。各接待酒店均安排医护人员驻守,针对大赛期间嘉宾年龄跨度大、地域分布广、健康状况各异的特点,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为身体不适、行动不便等重点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健康医疗服务,每日开展健康随访和用药指导;与定点医院协作,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置。如接到一位展演人员外出扭伤求助后,保障人员紧急出动、初步救治,并陪同至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确保其顺利参赛。事后他专门致谢:“感谢工作人员的专业和贴心,让我在郑州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赛事期间累计处理突发健康状况12起,均实现3分钟内快速响应和专业处置。

(二)周到细致服务,传递老家温暖情谊。从“一杯暖茶”“一把雨伞”“一块蛋糕”等小切口入手,拉近宾主距离,传递城市温情。通过前期信息摸排,精准掌握每位嘉宾基本情况和个性需求,为10位在大赛期间过生日的嘉宾送上融入地方特色的生日蛋糕和长寿面;针对降温天气,设置12个姜茶供应点,累计提供服务3200余人次;在闭幕式现场,为重要嘉宾提供引导服务,确保精准高效入座;准备雨具600余件,提前开展值守迎送服务,确保嘉宾出行无忧。一位来自江苏的嘉宾动情地表示:“没想到在紧张的赛事期间,工作人员还记得我的生日,不仅准备了蛋糕,还送上热乎乎的姜茶。这份关怀让我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三)延时供餐服务,满足多样个性需求。针对赛事期间参赛选手及教练员训练时间长、作息不规律的情况,建立动态需求响应机制,制定专项供餐保障方案,提前研判赛事安排和人员流动情况,协调各接待酒店将供餐时间延长至每日23时,确保380余名晚归人员均能获得温馨餐饮服务。餐饮团队每日提供现煮烩面、手工水饺、养生粥品等温热餐食,并配备红枣茶、热牛奶等饮品,有效保障个性化餐饮需求。一位深夜归来的工作人员表示:“完善的供餐保障让我们无论多晚都能吃上热饭热菜,这种周到的安排令人感动。”

本届大赛接待工作深度践行“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现代服务理念,在餐饮服务、迎送保障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累计收到感谢信120余封,收获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9期。展望未来,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深化科技应用、拓展文化融合,为更多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活动接待工作提供“郑州样板”、贡献“郑州力量”,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更好的形象,书写“老家河南 豫见郑州”接待品牌建设大文章,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